深海潜网养殖项目


承办单位: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海洋与水产局

联系电话:+86-756-2230116    2221759

    真:+86-756-2221759

    址:广东珠海香洲南华路20号东光大厦

    编:519000

联系人:张华照

     一、项目开发背景

    开发利用海洋资源、保护海洋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海洋经济 发展的主题。海水增养殖业是海洋渔业乃至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,产业化养殖必将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。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,发展深海潜网养殖鱼类技术,实现水产业的优质、高产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,具有广阔的前景。

    二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

   “深海潜网设备和高产养殖技术”是全国科技兴海海水养殖中心承担的国家高技术(863计划)海洋领域的一个重点项目,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:深海大型高产潜网(主要由圆筒状养殖网箱及升降系统、海底固定装置、水下监视监测系统、自动投饵机、全自动收鱼机等五个部分组成)的生产及养殖鱼类的选择。

   “深海潜网增养殖”的特点是:

1、由于深海潜网的养殖深度达水下30米,具有传统养殖技 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即具有很强的抗风浪能力、水体交换能力,不受红潮、淡潮影响,鱼病发生少。

2、深海潜网养殖高效率、大容量的环保养殖模式,大幅度提高海洋渔业的技术含量,使水产养殖业步入规模化、集约化、产业化生产,有利于实现海洋农牧化的战略目标。

3、深海潜网使水产养殖业由近海海域走向深海海域,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,充分利用深海海洋资源。同时由于深海潜网采用多层次养殖方式,可以促进海水养殖业品种向立体化开发的新格局发展。

4、深海潜网养殖产量大,单位水体产量高,鱼品质量好, 经济效益高,可以有效地减轻海洋捕捞业的压力,更好地保护海洋渔业资源。

   “九五”期间,国家科技部组织全国有关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、生产企业在潜网设备的研制、养殖鱼类的品种选择和育苗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技术攻关和开发、试验,取得成功。南海海域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环境、资源和气候条件,适合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热带海水养殖业。为加速该项高科技成果的转化,科技部全国科技兴海海水养殖中心与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合作,在万山群岛海域进行深海潜网鱼类规模化、产业化高产养殖的开发、示范、推广。

    三、项目建设方案、拟建规模和项目选址:

    该项目为高科技成果示范项目,项目选址于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外伶仃海域。外伶仃海域靠近南海外海,水深30米以上,盐度高,水质好。同时外伶仃岛电力、淡水等供应齐备,通讯、医疗等生活配套条件较好。项目规划建设30个直径13米的深海潜网,占海面积1.5万平方米,养殖水体约5万立方米,年产各种优质海水鱼750吨。配套陆地建筑1000平方米,包括观察室、实验室和一个混合饲料加工厂,水上作业船只及设备。

    四、投资估算

   该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估算800万元。其中:30个国产深海潜网制作费600万元,配套陆上建筑及研究实验测试设备100万元,小型混合饲料加工厂50万元。水上作业船只及设备50万元。项目流动资金1800万元,主要用于购买种苗、饲料和鱼病防治开支。

    五、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:

    经济效益分析(以养殖军曹鱼为例分析):

    成本构成:

1、固定资产折旧:(以5年折旧)    160万

2、种苗投入:15万尾×20元/条(含标粗费用)=300万元

3、饲料投入(混合饲料):1500吨×3.5(饮料系数)×3元/公斤=1575万元

4、人工:10×4万元/年=40万

5、管理费用:50万

6、销售成本:100万元

7、鱼病防治(营养添加剂):20万元

8、农林特产税费及海域使用费:政府前三年减免

9、流动资金利息:1800×7%(年)=126万元

    销售收入:1500000×2×15元=4500万元

    利润:2289万元

    社会效益

    目前南海海域网箱养殖业都面临着场地老化,红潮、淡潮影 响频繁, 近海污染严重等情况。深海潜网的出现和成功试验,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,使海洋养殖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。 

关闭窗口